
“創造機會的是勇才,等待機會的是常人,放棄機會的是蠢人“
在正式采訪常捷之前,就已聽過這位水泥人在海外創業的經歷,對這位前輩一直懷揣著敬仰與好奇之心;當真正見到他時,其敏捷的思維、儒雅的談吐,超前的意識以及樸實的作風讓我仿佛看到了在海外市場縱橫捭闔的場面。“窮則思變,艱苦創業;逐利四海,開拓進取“的精神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1983年8月,剛剛大學畢業、年僅20歲的常捷被分配到四川省江油縣二郎廟鎮的四川水泥工業設計院工作。
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川,水泥行業不是很景氣,因此與之相關的工廠、設計、科研院所也受期影響,效益很一般。剛剛進入工作單位不久的常捷,便敏銳的發現了這一狀況,但他認為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一定會長期執行,大量的基礎建設離不開水泥等基礎建材,水泥行業遲早會有一個井噴式的發展。在剛參加工作的半年中,保持聯系的大學同學很多都離開了水泥行業另謀發展,而常捷則認為此時應該夯實基礎,等待水泥行業的大發展。因此,在別的年輕畢業生談戀愛,看電影的時候,他則利用工作空閑時間進行研究生考試復習,并于次年的7月份被南京化工學院錄取,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為其今后在學術上的建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研究生畢業后的常捷回到原單位工作,此時的四川水泥工業設計院已搬至成都,并改名為國家建材局成都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當時的成都建材院只有兩個研究生,科班出身的常捷被分配至建材院工藝室開發組工作,主要從事水泥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當時我們國家正處在引進、消化國外技術的初步階段,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幾乎為零。為了能直觀的了解國外水泥行業的發展狀況,盡快開發出屬于我們國家自己的水泥廠核心設備,常捷在短短的半年內完成了出國人員英培訓課程的學習,在美國、加拿大考察,學習期間,放棄了大量的休息時間,收集資料,為后期的技術引導、設備開發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料。
“創造機會的是勇者,等待機會的是常人,放棄機會的是蠢人。我在設計院工作期間就是抓住并創造一欠又一次的機會,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在談起成都建材院的工作經歷時,常捷先生感慨頗深。在成都建材院工作期間,常捷從普通的設計人員到擔任工藝所副所長、技術中心主任、院長助理,從普通的技術員,到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建材局有重要的中青年專家,人生的每次跳躍都是其努力的結果。
“所謂出路就是走出去才會有路“
2003年9月,常捷開始在西安建材科技大學在職攻讀徐德龍院士的材料學博士,由于學習時間緊張,向成都建材院提出辭職,在攻讀博士的同時專心運作其摻股的四川卡森科技有限公司,依然從事其熟悉的工程設計和新產品開發工作,而這個階段正是中國水泥工業發展的高峰期。
“所謂出路,就是走出去才會有路。當時我從設計院辭職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還有一部分人等著看我的笑話。但我就認準一點,公司、家庭要發展,就必須走出去,不僅要走出設計院,還要走出四川和中國。”在談到其創業之初的困境,常捷先生略顯沉重的說道。
在2004——2005年的兩年中,出于對海外市場的陌生,卡森公司在海外的發展僅僅是通過進出口貿易公司代銷一些設備,而且局限性很大,多數買主都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像緬甸的曼德勒工業公司、老撾的中亞水泥公司等。通過兩年的出口設備經歷以及與東南亞業主的交流,常捷敏銳的感覺到海外水泥市場的巨大潛力。雖然國內正處于水泥工業調整發展的時期,但由于競爭對手眾多,項目利潤始終處于較低的水平,于是在2005年的年會上,常捷大膽的確定了卡森公司“國內市場做業績,海外市場做利潤”的發展戰略。
2006——2007年,卡森公司以從國內大型進出口公司手中分包的形式先后承接了越南陸氏水泥有限公司以及哈薩克塞米水泥有限公司的工程設計以及主要熱工設備的供貨任務,由進出口貿易公司負責商務及設備部分,卡森團隊負責工程設計及設備技術把關,這種合作方式對于卡森團隊而言僅僅是項目地點由國內變到了國外,只要按照合同要求及時供圖即可,整個操作過程較為簡單,但相應利潤也比較單薄。
根據卡森公司近幾年來的海外發展情況,常捷針對性的提出“精細設計、加強研發、聯合發展、完善服務”的海外市場發展戰略。
作為一個專業的設計公司,其最主要的產品就是設計圖紙。由于近年來各水泥設計院設計任務較多,很多設計院出現了粗獷設計的現象,使得國際水泥市場對部分中國水泥設計院意見很大。在這種大環境下,常捷在卡森公司提出“精細設計”的要求,不僅對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聘請了多位老專家作為審核、審定人,以保證圖紙的設計質量。并在國內眾多的水泥設計院率先購買三維CAD軟件,從工藝到土建專業都實現三維設計,消除所有可能出現的設計缺陷,提高工程設計質量。“我經常告訴我們的設計人員,你們做的圖不僅是要讓專業人員看懂,而且要讓普通的工人也能看得懂。”在談起自己的老本行時,常捷先生顯得尤為自豪。該項措施的實施雖然短期內使得卡森公司運營成本略有上升,但高質量的設計圖紙為卡森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帶來的收獲是豐碩的。
卡森公司成立之初,是以水泥廠設計及設備供貨為主要的業務范圍,其供貨設備也僅為傳統的核心設備。在近期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常捷捷敏銳的發現水泥工業與其他行業的相通之處,并發現其他工業的很多設備經過改良后也可以有效益運用到水泥工業中來。經過仔細的論證,常捷親自掛帥成立了卡森公司技術中心,主要負責新技術及設備的開發。卡森公司技術中心成立五年來,消化、研發了多項技術,目前卡森公司的業務范圍已逐步從水泥行業向活性石灰、陶粒、鋰輝石焙燒、紅土鎳鐵冶煉、滑石煅燒等行業擴張,并在短短的2013年和2014年就拿到9項國家專利,供貨設備也逐步呈現多樣性。在國內水泥普遍不景氣的今年,卡森公司提前實現了業務轉向,從傳統的水泥轉到了其他行業,把水泥的技術推廣到了諸多行業,并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隨著近年來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水泥廠建設高潮,很多在國外有著良好關系的大型外貿企業發現這個機會后,紛紛開始涉足水泥行業。外貿企業的第一選擇當然是尋求國內知名水泥設計院進行合作,但國內各大水泥設計院均有國企背景和自己的國際貿易團隊,實力雄厚,完全可以獨立承包項目,因此使得各大外貿企業只能尋求與國內其他水泥設計單位合作。卡森公司憑借近幾年在國際市場上的出色表現獲得各大外貿公司的青睞:2007年年底,經過數輪談判,卡森公司與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公司以聯合總包的形式拿下了土耳其Bilecik水泥項目(EP),合同金額近5000多萬美金。整個項目由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負責國內設備采購以及港口發貨,卡森公司負責設計、設備監造以及整個項目的管理、培訓、生產調試等,該項目創造了18個月建設期的國外水泥行業最快速度。在成功運作土耳其項目后,卡森公司憑借扎實的技術,優質的服務,先后在11個國家完成了項目的設計、供貨以及項目管理工作,并與70多個國家的公司建立了業務往來。
在水泥廠建設高潮之后,各個水泥設計院拼的肯定是服務,而我們 卡森人要做的就是將服務做在之前,這樣才能領跑其他廠商。在談起卡森公司的未來時,常捷顯得非常慎重。據常捷先生介紹,“設計后服務”的戰略已經初見成效:2012年9月,卡森公司已與國外水泥公司簽訂了兩年的生產托管協議,代表業主管理水泥的生產運行,把公司的設計業務擴展到”設計后”服務,并在迪拜和澳大利亞的悉尼成立兩個代表處,主要運作水泥工廠的備品備件和技術咨訊服務。作為一名儒商,一名學者型的商人,常捷對社會的回饋更多的體現在教書育人方面:常捷目前在濟南大學、西南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每年都要在這些高校進行專題講座,為即將踏入社會的學子們帶去水泥行業的最新發展以及一些實用的求職技巧,在西南科技大學擔任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幾年來為該校培養了數名水泥行業的新秀。工作之余,常捷最大的興趣就是寫作,近年來已經完成兩部專著,30余篇論文。
|